佛系英本申请分享No2一篇文书是怎样

北京医院治疗荨麻疹 http://m.39.net/pf/a_9159711.html

Hi,大家好,你们的热心网友Caitlin又回来了。

今天的文章内容从标题看已经很明显啦~就是我关于写文书(更准确一点说是英国本科申请时的PS)的一些个人经验和心得,主要是我自己整理出的一些如何能写好文书的小tips,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缓解焦虑~

对于还不太了解英本申请的读者们:申请时要在UCAS上提交一篇个字符(大概是五六百字,具体字数请参考word文档计数功能)的全英文个人陈述(就是平常所说的PS,文书),目的是让申请者陈述自己为什么对所申请专业感兴趣,有什么学术经历和思考能体现出这份兴趣。PS的个人操作空间很大,相比于成绩比较灵活,能让教授/招生官看到在学校课程之外你对所申请专业的热爱,对于一些竞争激烈的学校非常重要。

(今天这篇文章有点长,希望大家多多担待~没耐心了半途退出去也行qwq,毕竟我话太多了。)

声明:由于所有的内容只是根据我的个人经历和看法撰写的,所以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供大家参考。本文并不包括任何卖课和营销等商业相关的内容,也不是软广推文,只是一篇佛系的经验分享,请大家放心食用~

1.要Personal,不要完全套模版

我一直认为,PersonalStatement的重点是在Personal上,不是一个干巴巴的Statement;所以在写文书的时候一定要淋漓尽致地展现自己的兴趣,见解和专注的领域。

有部分中介和学校或许会推荐申请者使用一个模版,其实这并不是完全不可取的,因为(靠谱的)模版大多都中规中矩,也综合借鉴了一下前辈们的经验,大概率能帮助你申请到一个还ok的学校。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竞争很激烈的学校或专业的话,还是要给你的PS注入灵魂的(好中二的表达)。在大家的成绩都差不多的情况下,PS是一个灵活性很强的申请材料,一定要让招生官通过它来看到你比较独特的亮点。(而且他们一到申请季就要看成千上万份文书,你确定你想交一份让他们审美疲劳的模版上去吗?)

以我自己的例子来说,促使我对历史政治感兴趣的一个契机是大陆和台湾关系的问题,所以,当升学顾问建议我用一系列比较“传统”的历史事件(例如一战和二战)作为文书的开头时,我直接拒绝了,因为这些虽然是很值得研究的话题,但却并不是真正引出我兴趣的事件,最后我坚持用了台湾问题来开头(这样还能完美地和我感兴趣的国际关系结合一下)。我也没有像模版教我的那样在第二段写自己A-Level课程的作用,而是抓紧开始在有限的篇幅内开始写自己课外的学术兴趣,尤其是对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我觉得这些内容比规规矩矩地写A-Level更加能体现我对所申请学科的热爱。我认为其实整篇文书都最好以你自己的兴趣为基础,毕竟它的目的是让你写whythiscourse,只有你自己才说的明白为啥喜欢这个专业。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的思维方式,你对专业的热情,都是你最独特的东西;也是在招生官面前最出彩的特质。另外,等你写起文书时就知道,硬套模版和流露出真情实感是完全不一样的。

2.尽量提高学术浓度

我有一次和一个申请美本的同学聊天,出于好奇我问了她文书写的是什么内容,她看着我眨了眨眼睛,说:“写的是烘焙”。对美本申请不太熟悉的我反应是这样的:纵观我申请美本的同学,文书有写烘焙的,写养花的,写自己做视频博主的经历的...好像还真的跟英本的PS不太一样。(当然不是说申请美国本科就不需要学术活动了!我对美本申请基本不熟所以不继续说啦。)英本的文书要和你所申请的专业密切相关,全篇的内容基本围绕1)你为什么对这个专业感兴趣?2)你针对这个专业做过什么样的活动,有过什么样的初步学习和研究?3)你围绕这个专业做过的活动/学习让你都有了什么样的感想,观点和见解?4)作为一个即将要学习这个专业的申请者,你具备什么它需要的能力?大多数招生官都希望看到一个申请者从很早开始就对所申请的专业产生了兴趣,并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在过程中一直通过各种学术活动对它展现出极大的好奇心和热爱。(当然这是一个很理想化的申请者形象,生活中在十三四岁就很确定自己以后专业的同学并不常见,不过也要提醒一下申请英本的同学尽量早点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大方向)。在申请的时候大家可能会听说两个词汇:extra-curricular和super-curricular。前者是大家熟知的“课外活动”,像钢琴,足球,戏剧等等;而后者则被翻译成“超级课程”,是教授最喜欢在文书中看到的部分。我觉得super-curricular其实就是学术相关的活动,能让申请者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自己的学科,从而提升对它的了解和学术经验;比如对于一个申请历史的同学来说,大到参加NationalHistoryDay,InternationalHistoryOlympiad等竞赛,参加Oxbridge学院历史相关的论文竞赛,小到参观博物馆,听历史题材相关的podcast...这些都算super-curriculars,不仅能增进ta对历史的了解,也能增加ta文书的学术成分;当教授看到这么多和历史相关的学术活动时,自然而然地就会相信,这个学生是热爱历史的。虽然说不要完全套模版,我还是采用了模版中的一点-即只在倒数第二段写一点点自己的课外活动(虽然还是和学术有关系),剩下的篇幅全留给了学术相关的内容。如果你在写文书,请尽量用super-curriculars和自己从中学到的东西来提高学术浓度,如果你距离申请还有一段时间,那么就尽量多做一些super-curriculars吧!3.搞清楚自己的专业是学什么的

当你开始写文书时,一定要先确认好你所申请的专业到底是学啥的。要不然你文书的内容有可能跑偏,对于看重文书的学校来说,后果有点严重。

例如,LSE的历史专业基本上是教授现代史和国际史(15世纪-21世纪),而有的同学在写针对这个专业的文书时把自己做过的一个古罗马题材的项目当成了文书的主体。这种文书内容和课程内容不匹配的情况很可能让招生官觉得你虽然写了历史相关的学术活动,但却对这所学校的授课内容并不感兴趣,因此拒掉你的申请。尤其是LSE这所被戏称为“PS狂魔”的学校,对于文书和专业的契合度特别看重。如果你想申请这所学校的历史专业,LSE更希望你的文书内容围绕近代国际历史。

在开始写文书前,各位朋友要尽量多做点调查,看看你的梦校针对你的专业都教授什么内容。地理专业是侧重人文地理还是自然地理?现代外语专业是不是很看重申请者对它背后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多做一些专业这方面的调查不仅能让你避免在PS内容上踩坑,也能让你避开一些课程设置不太理想的学校,并发现另一些提供宝藏课程的学校。对于那些PS还不知道从何下手的同学,看看专业的授课内容或许也能给你一些灵感。

4.巧妙利用自己的活动

如果发现自己的活动和经历多到没法塞进一篇只能写五百多字的PS里了,那就一定要有选择性地看看,哪些活动更值得写进文书,和文书主要内容的契合度更强。筛选的时候可以考虑以下这几方面:

1.像前面提到的,super-curricularsextra-curriculars。不过我在文书中提到的extra-curriculars其实也和我所申请的学科有联系,比如自己学习语言的爱好能够在以后帮助我研究多个国家的历史,政治和文化。一些实在不知道怎么联系/纯纯的“课外活动”已经在文书里写不下了,比如考过的英皇钢琴和LAMDA演讲最后只能变成了UCAS表上的两行字(虽然它们带给我的收获远大于申请时的用途)。

2.学术活动的含金量其实也不太一样,比如在JohnLocke论文竞赛拿奖和拿了某个校内比赛的奖确实是有差距的…(不过,长远来看活动只要是能让你学到东西和技能就都是好的)。

3.提前计划一下文书要写学科的哪些方面,再根据这些方面看看哪些活动最契合。比如一个想学西班牙语专业的申请者在文书中写道自己对拉美文学很感兴趣,然后又参加过一个研究拉美西语国家著名作家的夏校,这个活动基本上就和文书中的兴趣点契合了。(当然这个例子太过完美了,大多数情况下没法随机产生这么合适的活动,所以可以考虑一下按照文书主线/自己的兴趣点去做相关的活动,或者根据现有的活动开始构建文书的主线。活动也不一定都是烧钱/有时间地点限制的,比如非要去毛里求斯保育海龟,去哥斯达黎加上夏校;听podcast上MOOC网课之类的都可以叫学术活动。)

有的同学可能会产生和上述相反的情况-既没啥和学科相关的活动可写。如果离申请还有段时间请尽快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学术活动;没时间了的话就好好利用现有的活动(不太可能一个都没有),强调自己通过现有活动中获得的能力(例如teamwork,分析能力等),或者赶紧构造出文书主线,做一些立刻就能做的学术活动(例如看看相关的书和纪录片,听听podcast)。

5.深度广度,要有自己的心得和见解

在写文书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提到一个学科的不同方面/领域(例如我的就有提到冷战,红色高棉,90年代联合国的维和任务等)。我个人的建议是尽量让内容的深度大于广度-每提到一个方面/领域就要确保你对它很感兴趣,并能围绕它多说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最好不要像蜻蜓点水一样泛泛地提到了很多内容但是每个都仅停留在提了一下却不深入解释。

另外,在文书中一定不能只像复读机一样陈述自己阅读到或了解到的内容,一定要写自己学到这些内容后的思考和心得。比如读到的这本书让你针对它所写的领域有了什么样新的看法?你是否同意书中的观点?如果不同意你有什么其他的见解?等等。加入了自己的见解才能对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比较深入又有批判性的讨论。

如果申请的任何学校包含面试这个环节,那么就更要注意下你是否对文书中的内容有深入的了解了,因为面试不出意外应该都会围绕你文书的内容;如果给自己挖了坑就一定确保自己愿意填并且能填上。

6.尽量覆盖所有申请的学科

英本申请只能提交一篇文书(有些学校可能会有特定的小文书,但很少),你要确保它能覆盖你申请的所有专业。如果所有专业都完全一样的同学可能不需要担心什么,但是也有很多申请者可能会像我一样,申请的专业略有不同(因为不是每个所想申请的学校都有完全一样的专业)。申请略有不同的专业没问题,只要确保它们能在一篇文书的覆盖范围内就好了。下图是我所申请的学校和专业:所有专业基本都在围绕政治,国关和历史。我当时写文书决定侧重历史+国关这个组合(其实我的观点是三门学科必须放在一起学),因为想到LSE很看PS,所以比较想贴合它的专业。另外,剑桥和爱丁堡的历史政治专业其实很大程度上都包含了国际关系这一方面,剑桥还有能让我多写一些内容的COPA小文书,所以当时就没有贴合不到这两所学校专业的顾虑。而UCL的ISPS专业有点像个文科大杂烩,包含了这三科。申请稍微有点差别的专业没问题,大概率文书都能覆盖到(有些科目,比如像我申请的,本身内容其实就有很多重合和交叉的点,完全可以很好地在文书中交织起来)。但是选择的专业千万不要差别太大,那样的话文书真的没法写了。7.平常多阅读积累这条更多是给离申请季还有一年以上的朋友们的建议,而且可能比较针对文科(理科我一点发言权都没有就不说啦~)。PS里面要提到自己对于这个学科感兴趣的方面,而多做点相关阅读才能知道自己具体对哪些方面感兴趣;读书还能加深你对这些方面的理解,到时候不管是写PS还是面试就都能够深入讨论了。而且如果以前没看过太多学科相关的书的话,最后开始写PS的时候大概率要疯狂地开始攒阅读赞素材(血泪的教训),不仅达不到最佳效果还让你心慌慌的,最后只剩焦虑了。所以如果有哪位读者离申请还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又想申请文科相关的专业的话,有时间就开始读读书吧。(如果觉得一整本书啃不下去的话可以先从读一到两章入手循序渐进,总之要开始了解和提升兴趣。)如果是时间上来不及,又不需要面试的朋友可以考虑几个应急办法:1)读一本书里的个别章节2)大概了解一下书的中心思想3)用较省时间的podcast或纪录片代替。当然,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办法并不理想,只是应急用的!重要的还是平常去积累,而且如果到了面试这种考验知识面的环节这些办法有可能会翻车。8.尽量避免语言上的错误最后一条建议提醒大家,文书中的语言错误能避免最好避免,有些大学(再一次提到LSE的大名)可能真的会因为语法错误拒掉你(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借口,但是拒信上就这么写的)。不过也不是说有一点错误就是致命的-我身边一个最极端的例子就是文书中无意犯了两个拼写错误最后仍然被竞争很激烈的一所大学的文科专业录取。但是!能避免的尽量避免!千万不要带有任何的侥幸心理!因为我个人觉得语言上犯错还是挺扎眼的(老强迫症了),而且文科专业可能会对这个比较敏感。PS最好找不同的人(英语为母语的老师或者是其他语言能力很强的专业人士)反复核对一下;虽然最后如果还是不小心遗漏一两个错误也不用太过焦虑,但是一定尽量避免~今天的分享就先到这里~希望大家看完之后能对写文书这件事情更有头绪和信心了!感谢很多读者对上一篇文章的支持和喜欢,希望这一整个申请相关的系列都对大家有帮助。另外,申请系列分享完之后我比较想做一篇QA系列的文章,所以如果各位读者对申请任何方面的事情有问题,可以从现在开始直接私信这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nbg.com/gmbl/124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