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病毒专家金冬雁新冠病毒只会越变越弱,

本文独家发布于百度热点专栏“DeepMed深医”,转载请注明来源。

金冬雁教授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当前国内新冠疫情呈上升态势,本轮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给各地防控提出了严峻挑战,它与早先毒株诸多不同的新特点也使很多人感到困惑、焦虑,甚至引起恐惧。

如何正确看待奥密克戎毒株?新冠病毒演变到今天发生了哪些变化,未来又会有哪些趋势?其致病性致死率究竟如何?长新冠、后遗症到底危害多大?哪些普遍流传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带着公众关切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在11月24日找到了病毒学家、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

以下是与金冬雁教授的对话,并经过金冬雁教授亲自审核、校订。

绝大部分不是肺炎,主要症状与流感及普通感冒无异

问:如今我们面对的奥密克戎变体,和年武汉疫情时期的新冠病毒,是怎样的一个关系?它为什么会成为我们今天面对的最主要的病毒类型?

金冬雁:奥密克戎和武汉疫情时期的病毒都属于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应该是从原始毒株经过多轮进化而产生的,两者相比在万多个基因位点中有50多个突变,其中0多个出现在S基因。但是,奥密克戎究竟是怎样从原始毒株衍生出来的,至今仍然是一个谜。与原始毒株相比,奥密克戎有比较多的变异点,它们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目前有三种假说。

第一种是,它可能是在动物身上传播了一段时间,然后再传到人。第二种是,它可能是在一些免疫缺损的病人,像艾滋病人的身上,传播演变了一段时间,然后传回来的。第三种假说是,它可能是一个没有人去监测疫情情况的、不知名的国家发展起来的,但是因为没有什么人监测,所以很长时间以后,就不知道它是怎么突变的了。所以我们一发现它,它就一下多了很多的突变。

但是我们现在对它的研究可以有一个比较清楚的结论,那就是它实际上是为了适应人体有抵抗力的环境而产生的。

它生存的大前提就是人体已有免疫力,所以与生俱来其致病性必然是大幅度降低。也可以说,它以降低致病性作为条件或代价,提高了免疫逃逸性,以便在已经有免疫力的人里头,还能够生长复制。所以它会造成突破性感染,也就是打了疫苗还会感染,因此在年大家都接种了疫苗、都有了抗体以后,它就变成了主导性的毒株。如果全世界大多数人都没打疫苗没受感染,现在占主导地位的仍然会是德尔塔。

问:普通人感染奥密克戎变体后,常见的症状是什么?和年早期的病毒有什么差异?

金冬雁:无论是早期的病毒还是奥密克戎,感染普通人后主要都是引起流感样症状。但早期的病毒在肺部复制得较好,比较多的感染者有肺炎,肺部影像学可见磨玻璃样异常。轻症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相对较少一些。到奥密克戎变体成为优势毒株后,病毒更偏爱在上呼吸道即鼻腔及气管复制,在肺部复制则较差。

所以绝大多数奥密克戎感染者表现为典型的流感样症状,主要影响上呼吸道,与流感及普通感冒无异。不做抗原或核酸检测,已经很难区分新冠病毒、流感病毒或者其他引起普通感冒的鼻病毒或冠状病毒感染。奥密克戎的无症状感染及轻症的比例显著提高,占总感染人数的99.5%以上。

在接种过疫苗的突破性感染者身上,奥密克戎更是轻上加轻,症狀更轻,病毒量更低,病程更短,传染期更短,传染性也更弱。目前内地确诊人士中大多数都是突破性感染。

问:本轮国内疫情爆发后,有地方卫健委向公众介绍,新冠肺炎是自限性疾病。您如何看待这个说法?

金冬雁:首先,我们讲新冠肺炎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我经常讲了,就叫新冠病毒病,人家本来是没有肺炎的。世卫组织本来建议用的是covid19,直译过来就是冠状病毒病。当时我们的卫健委根据当时的情况,把这个叫成新冠肺炎。那到了现在,把它叫成肺炎就不对,绝大部分都不是肺炎,说是肺炎是不准确的。

其次,没错,新冠病毒病就是一个自限性、自愈性的疾病。现在对于绝大多数人,99.6%以上的人,都是自限性自愈性的。

问:您前面提到的奥密克戎变体的免疫逃逸也是人们普遍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nbg.com/gmyf/134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