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滴丸等的
藿香正气散功能化湿解表,理气和中,出自宋代的成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家喻户晓的名方。
藿香正气散组成有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梗、藿香、炙甘草、生姜、大枣,这个方药味比较多,表里双解、升清降浊、扶正祛邪是它最大的优势。方中集中了平胃散、二陈汤里的药物,化湿的力量要比解表的力量强,对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证,以里湿较重而表寒轻微者为宜,如果是较重的表寒,这个方的力量不够怎么办呢?原书强调要热服,而且服用之后要加衣被,可以加强解表祛寒的力量。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藿香正气散有调节胃肠动力,抗菌、抗病毒、抗过敏等作用,现常用于夏月时行感冒、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腹泻、水土不服等,疗效较满意。
藿香正气最初只是散剂,应用很广,目前市场上中成药主要有水、口服液、丸、胶囊、滴丸等剂型,很多人问起,这些不同剂型在运用的时候,是不是一样的?实际上,同样一个方,剂型不同,功效和应用也是有差别的。要充分了解异同,才能在防病治病时发挥最大的作用。
不同的剂型有不同的特点:
(一)功效差异:
1)藿香正气水:采用乙醇渗漉法和水煎煮法制成。制剂含乙醇量大,含乙醇量为40%~50%,藿香、紫苏、白芷、生姜等解表药的溶解度比较高,对于外感风寒,恶风、头痛、发热者更为适宜,疗效最明显。治疗外感风寒,服用时可在药水中兑入适量热水趁热饮服,服药后避风,加衣被,使身体微微有汗最佳(价格不是一般的亲民啊,几毛钱一支,药店都不爱卖,因为没有利润空间啊)。
2)藿香正气液:是藿香正气水的换代产品,不含乙醇(广告语:开车也能喝,呵呵)药效介于丸、水之间,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表证较轻者。
3)藿香正气滴丸:滴丸为中药新剂型,保留了易挥发的有效成分,亦可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表证较轻者。且其起效快,可以作为中暑等病的急救药品使用。
4)藿香正气丸、片、胶囊、软胶囊、颗粒:藿香正气丸、片、胶囊、软胶囊、颗粒这些剂型,因挥发性成分的药性挥发,影响了药效的发挥,特别是解表作用的减弱,故多用于内伤湿滞的调治。藿香正气丸分蜜丸和水丸,总体说来,丸者缓也,起效较慢,可用于胃肠湿滞型慢性疾病的调养(藿香正气丸可以当中药版“吗丁啉”用,促进胃动力,效果杠杠的),片、胶囊、软胶囊亦可选择使用。颗粒为冲剂,药效较差,且甜易生湿,对于藿香正气散而言,这个剂型不能很好发挥其化湿解表、理气和中的作用。
(二)口感及适应人群:
1)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水口感较差,对胃粘膜有一定刺激,而且含酒精,所以对酒精过敏或不能饮酒者应慎用,而且不能与头孢类抗生素同用(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另外,藿香正气水中藿香、紫苏所含藿香油、紫苏油属于挥发性物质,容易引起变态反应,有临床报道,个别患者服用后出现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以及心动过速等反应,过敏性体质者服用需留心观察服药后的反应。
2)藿香正气液:不含酒精,口感好,对肠胃无刺激,尤其适宜老人、妇女及儿童服用。
3)藿香正气滴丸:起效快,口感舒适,对胃肠道无刺激,但价格相对贵一点。
4)藿香正气丸、片、胶囊、软胶囊、颗粒:丸、片口感一般,儿童服用困难,多用于成人。胶囊和软胶囊掩盖了药物的苦味及不良气味,疗效较丸、片剂吸收好,稳定性好,计量准确,对于惧怕中药苦味的人来说较为适宜,儿童服用方便。颗粒为原方浓煎为流浸膏后再加蔗糖、糊精等赋形剂制造而成的,口感较甜,疗效相对其他藿香正气类中成药效果差一些,但对于惧怕中药苦味的人来说,不失为一种选择。
(三)其他:
藿香正气水也可外用,新用途颇多,如贴脐治疗发热、腹泻,涂抹治疗头癣、手足癣、灰指甲、外阴瘙痒、湿疹、热痱、蚊虰虫咬、冻疮、晕车晕船等属外感风寒、内有湿滞者。这与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藿香、紫苏、白芷对多种细菌、病毒、真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关。
遇到中暑的情况,很多人会想到藿香正气类药物,有的人还常常自行服用,甚至有些医生也不辨证,一说中暑就用藿香正气类药物。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暑病都能用藿香正气类药物治疗。藿香正气类中成药能解表祛暑,化湿和中,治疗我们通常说的“空调病”、“冰箱病”的效果显著。这类疾病多是由于夏天天气炎热,人们喜欢长时间开空调,且喜吃冰冻食物,从而导致外感风寒,内伤湿滞。遇到这些情况才是藿香正气类中成药的用武之地,其症状常表现为肢体沉重酸痛,一身困乏无力,发热,头晕,胸闷,腹部胀满,恶心呕吐,纳呆无味,大便溏软,解而不爽,脉濡滑、苔白腻等。
如果人体表现出来的是暑热,或者是湿热,服用藿香正气类药物不仅无效,可能还会加重病情。此外,藿香正气散辛香温燥,易耗气伤阴,阴虚火旺者忌用,气虚、口渴而苔黄腻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