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体弱反复感冒中医防治有妙招
学龄前的宝宝最是活泼可爱,宝妈、宝爸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身体健康时精灵趣致,让父母倍感幸福;而当孩子生病时,则像极了打了蔫的花骨朵,家人看着既心痛又担心。最让宝妈宝爸操揪心的,莫过于宝宝有如温室里的花朵,隔三差五地生病。
有的宝宝甚至每个月感冒1~2次,妈妈一觉醒来,一摸宝宝的额头,又发热了?!从幼儿园接到宝贝,“咳、咳、咳”,刚刚消停的咳嗽,又复发了?!
小儿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症状表现为反复发热、咳嗽气喘、鼻塞、流涕、咽痛等,不少患儿1~2个月发病一次,有的甚至1月发病数次,临床上称之为小儿复感。统计表明,在儿科门诊中,患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约占80%,其中有20%~30%是复感儿。由于复感儿反复反作,临床上不得不经常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等药物,引起患儿免疫功能更加下降,造成恶性循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越来越多,少数患儿还可合并病毒性心肌炎、肾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并影响着小儿的生长发育,同时也让患儿父母精疲力竭。
如何才能为小儿筑起一座坚固的免疫力防护墙?中医在调理体质方面有何妙招?今天,小禅养请来国医馆主任中医师莫珊医生来和宝妈宝爸们聊聊怎样防治小儿复感这件事。
莫珊
禅医国医馆坐堂专家
儿科主任中医师
医学硕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中医是如何看待小儿复感的?
莫珊主任指出,小儿复感在临床上有上升的趋势,其中,以婴幼儿为多见,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中医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正气”旺盛时能驱除内外病邪,维护人体的健康状态;当人体的正气不足时,则免疫功能有缺陷或低下,不能胜任保卫身体健康的职责,从而发生各种疾病。小儿之所以反复感染疾病,与自身正气不足(或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喂养不当,或他病或药物使用不当而耗伤正气所致)有关。
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变都是人体在与致病因素的“正”邪斗争中正邪关系的表现,是机体的阴阳气血和病邪之间的较量。现代医学所谓的“免疫力”就是中医说的“正气”。
“我们认为,肺为华盖,又为娇脏,外邪入侵首先犯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莫珊主任说,综上所述,肺脾肾气虚,卫外不固,导致外邪反复侵袭,是宝宝反复感冒的病机。
如何调护才能提高宝宝的正气?
打个比方,历史上中原王朝要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最常用的法子就是修筑万里长城。要提高宝宝的抗病能力,就要提高其自身的“正气”,修筑一道防御外邪的“长城”,正气实而邪自退。
莫珊主任指出,正气是各种元气的综合。人体的正气从来源讲可分为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两大类别。先天的元气是随胎儿从父母遗传中得来的元气,是构成生命体的原始物质和能量,是由存在于心胸之中的宗气和命门以及肾中的元阴元阳之气所组成;后天之气是胎儿出生之后,由呼吸中得来的天阳之气和通过脾胃从饮食中得到的营养物质———后天的地阴之气的混合,后天之气是灌充和保养先天元气,使机体生长、发育和具有正常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能量来源。先后天的元气就共同组成了人身的正气。如果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喂养不当,固护失宜,可致肺卫不固,肾虚骨弱,造成反复呼吸道感染。要提高宝宝的“正气”,治则上当益气固表,健脾和胃,滋肾壮骨。
调理脾胃是改善体质的关键
尽管小儿复感当责之于肺、脾、肾三脏,但作为后天之本的脾胃为调理的重点,也是改善体质的关键之所在。这是因为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若脾胃不足,运化失司,津液不化,滞留中焦,聚湿生痰,上贮于肺,可导致肺卫之气不足,营卫失和,藩篱不固,易遭外感侵袭。故中医素有“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说法,脾胃健运则正气充盛,可抗御外邪。
莫珊主任指出,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脾常不足”,一来:小儿脾胃功能未完全成熟,二来:小儿生长迅速,对营养需求旺盛,三来:先天不足或疾病、药物因素等因素都会加重小儿的脾胃负担。脾胃虚弱,则化源匮乏,难以生化气血津液,形成“正气”。正如大医学家李东垣所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脾为中央土,灌溉四旁,五脏六腑皆秉气于脾胃,强化脾胃的功能是提升孩子免疫力的关键。
做好生活调护可强小儿体质
小儿之所以“正气”不足,除了先天因素外,很大部分原因与生活起居调护不当,尤其是“将养过温”等保育措施失宜密切相关。因此,家长掌握以下正确的育儿方法,做好孩子的生活调护非常重要。
1
均衡营养,合理膳食
莫主任特别强调“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饮食方面,人们常说小儿饿不着,易吃着。许多家长担心孩子长的快会营养缺乏,努力安排各种各样的食谱,各种各样的营养搭配,但一定要掌握好量,宁可少吃,不要多吃。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原则逐渐添加。否则适得其反,造成小儿消化功能紊乱,不利于小儿生长发育。
2
适度运动,张弛有度
增加户外活动,提高小儿适应环境能力。运动能改善宝宝的神经、消化、运动系统等的功能,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3
按时作息,保证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睡眠时人体分泌大量与代谢和免疫有关的激素,如睡眠不足,不但身体疲劳,得不到恢复,而且由于激素合成不足,会造成体内环境失调。
4
保持良好亲子关系,促进宝宝愉悦的情绪
愉悦的情绪可以增加血液和唾液中的抗体及免疫细胞数量,还能让副交感神经兴奋,降低肾上腺素水平,缓解疲劳,是宝宝提高免疫力的良药。
5
多晒太阳
研究发现,常晒太阳有助于抵御流感病毒及其他常见呼吸道疾病的侵袭,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可产生维生素D,帮助加快新陈代谢,增加免疫力。一般选择上午10点或下午4点(紫外线偏低)晒太阳,既能促进新陈代谢,又可避免伤害皮肤。每次晒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6
切勿滥饮凉茶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反复感冒是“热气”的表现,动不动就喜欢给孩子喝凉茶清热。殊不知,辩证是中医用药的“灵魂”,不问孩子是什么体质就经常给其灌凉茶,寒凉伐胃,若宝宝本身体质寒凉,则反伤其正气。
中医内外兼治修筑御邪“长城”
01
中药汤剂、中成药等口服药物
中医一些具有健运脾胃,固表益气功效的验方、中成药等口服药物可辩证使用,如加味玉屏风散、参苓白术散、黄芪山药散等。
02
推拿按摩
最常见的有小儿捏脊法:
方法:小儿脊背部皮肤,从龟尾向上沿脊柱中线直捏到颈部,边捏边向上移动,每捏拿三次再向上提捏一次,重复操作6-8遍。
功效:促进小儿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增强小儿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
03
膏方
中药膏方与中医汤剂都是根据小儿的体质辨证用药,但开膏方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汤剂。膏方选用的药材繁多,并要达到中药膏方成炼的平衡之美,要注意药性升降结合,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并助脾运化吸收之功。服用后膏方1-2个月的疗效逐渐显现,达到效果的稳定期,健脾益气、和胃消滞,使小儿的体质整体稳步提升,建立一个良好的免疫状态,从而减少罹患新病或旧病复发的几率。
04
药膳
宝妈爱煲汤,中医有“药食同源”的说法,施用健脾开胃消食的药膳配方,满足小儿的味道需求,符合宝宝的饮食营养需要,还借药物之性矫正机体脏腑阴阳之偏,调理宝宝的脾胃,增强小儿机体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达到“未病先防”“治未病”的目的。
麦芽、茯苓、山药等。
自备食材:咸鸭肾适量。
补中健胃、消食化积。
1、咸鸭肾洗净切片;
2、配方中的汤料洗净后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
3、将汤料及咸鸭肾放入瓦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慢
火煮60分钟,调味即可。
05
天灸
莫主任指出,“天灸”是我国传统疗法最具有特色的疗法,是根据人体经络循行规律和24节气规律以及中医治疗学原理,结合人体体质特点,借助温经助阳的中药,通过皮肤达到经络穴位的吸收,增强体质。我们知道,皮肤除了具有感觉、分泌、浸透、保温等作用外,它还是一个具有免疫功能并与全身免疫系统相关的外周淋巴器官。中医认为,营卫不和,则产生表虚不固、反复外感的病症。小儿脏气清灵,随应随拔,且其为“纯阳之体”,对温热药物敷贴刺激其经络腧穴更为敏感,天灸可激发和鼓舞气血津液的运行,调和营卫,扶正祛邪,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
禅医特色“辨证天灸”,根据每一位孩子不同的体质,拟订一份适合不同孩子体质的穴位和药物进行天灸治疗。在精准的治疗下,孩子的免疫力能更有效提升。
▲往年天灸现场
“三九天灸”的时间
引九:年12月13日(星期四);
一九:年12月22日(星期六);
二九:年12月31日(星期一);
三九:年01月09日(星期三);
四九:年01月18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