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语传耳过,片言不留心
#语言暴力#
这个世界,很多事情并不能够简单地用二分法来判定,譬如真假,善恶、美丑、黑白……就像火药,能够制造暴力和杀戮,但也能带来和平和安宁,也像语言,有时是杀人不见血的武器,有时又是抚平伤口的灵药。
在这个各国不断研制新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通过展示军事实力来带给我们和平的年代,作为普通大众的我们,遭受的最大规模的的暴力,怕就是语言暴力了。有时候施暴者是一群人,受害者是一个人,有时候施暴者是一个人,受害者是一群人。而网络暴力,大多也是以语言暴力的方式。
在我断更的这段时间,脑海里一直想起很多年前的一段经历。当然现在想起来,那段经历早已成了我的“老来谈资”,但在当时,那长达近一年的职场“语言暴力”,是我职业生涯里最难捱的一段时光,
当然毕竟是在现实的职场,所以语言暴力的程度相对也要“职业”和“温和”一些,很少会出现像网络上的恶意诅咒、人身攻击、辱骂祖宗十八代等赤裸裸的小学生式的方式。职场的“语言暴力”大多的表现形式是:阴阳怪气、冷嘲热讽(当然这也是网络上语言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
图片来自网络事情要追溯到年,那时的我被公司外派到新并购的一家公司任HR负责人。我的顶头上司也是集团刚从另一个子公司抽调过去的刘Sir,他有一个全集团闻名的美称—“笑面虎”。50多岁他长着一副敦厚朴实的圆脸,脸上还时常挂着憨厚的笑容,哪怕是在骂人的时候。传闻他之前的公司一年换了两任HR负责人,秘书更是经常换个不停。但我当时正处于满怀信心迈入职业发展新阶段的黄金年龄,工作能力+良好的抗压和适应能力,我自信我可以和他很好的合作。
当然我很快被现实打了脸,外派过去没出一个月,职场“蜜月期”就匆匆结束了。刘sir的管理哲学是:要想自己工作愉快,就要让下属工作不愉快。于是,除总经理秘书外,作为和刘sir的工作交集最多的一个部门负责人,我成了公司最不愉快的第二人(第一人当然是总经理秘书)。
刘Sir很喜欢找下属到办公室沟通工作,一对一沟通的时候,当然是最难受的时候。当时我已经有10年的职场经历,合作的职场主管也不少,这种类型的我倒是第一次遇到。一开始没有经验,所以每次的工作沟通,对我都是一种折磨,内心无数次幻想过夺门而出。但出于职业精神,当然都忍了下来,年龄30+的我有不少次在沟通中气得直掉眼泪,而每次刘Sir都会笑嘻嘻的说:和女下属沟通就像豆腐掉进灰堆里,吹不得打不得。
在每周一次的办公例会上,刘sir也是毫不客气,因为是公开公众场合,他倒是对女下属会稍微客气些,但男下属就遭了殃,甚至有几次把同样也是集团外派过来分管质量的副总经理说得直接起身离开会场。
图片来自于网络有些人肯定会说:既然这样,离职不就行了?或者这样的领导,集团为什么不处理?要知道,当时任职部门负责人的大多是70后、60后,在工作中大多属于隐忍型,加上那么多年的职场经验,当然不会因为阴阳怪气、冷嘲热讽就轻易的离开(总经理秘书半年内换了3个);另外刘Sir是集团大BOSS的大学同学,如果没有触碰到公司红线(贪污、造假之类的),不到退休年龄也是不会轻易离开公司的。
我当然也不会轻易离开公司,在我的职业生涯里,这次作为并购企业的HR负责人,对我而言,也是难得的职业历练。而且人在职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主管,难免会有个别奇葩,离职并不能解决问题。
职场的语言暴力和网络语言暴力不同,网络语言暴力你只要断网就可以屏蔽掉。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尤其是职场,需要直面这样的语言暴力,而且几乎是每天都要直面。其实我还算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很多时候还是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能够很好地处理和排解负面情绪。所以就这样,在阴阳怪气和冷嘲热讽中我坚持了大半年,直到我的健康出现了问题。刚派到公司时,我体检各项指标都是良好,不过就过了半年,我的身体开始出现各种亚健康、或不良状况,尤其是肠胃方面(胃肠道疾病有生理性的、也有心理性的,很多时候其实是由心因素引起)。加上外派是异地工作,我当时孩子正上幼儿园,处在集体生活的适应期,也是经常生病。
图片来自网络于是我向集团提出,我想回到集团总部工作,当然给的理由是孩子还小,经过半年的外派工作,觉得还是离家近些比较适合我。其实集团对于刘Sir的管理风格也了解,所以也很快给了反馈:待到年底,等公司新派人过来,工作交接完毕后可以调回总部。
也许是有了退路内心有了底气,也许因为这种局面终于有了一个结束的期限,我开始静下来思考,接下来的工作要怎么开展。剩下的几个月,我不想维持目前的局面,为了改善自己的工作环境,我想做些改变。
之前忙于应付这种糟糕的工作氛围,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怎么去改善。现在因为一个结束期限,我开始静下来去思考。刘Sir,其实并不是故意刁难下属,他本性并不坏,他也不是针对哪一个人,他是对谁都如此。他本是一个县城的公务员,就因为大学同学的关系,忽然转型成了上市公司下属子公司的总经理,没有企业管理背景、没有职业经理人的成长过程,他需要找到能够提高或维持他权威的方法,于是他自己创造出一套他认为行之有效的成功的管理哲学:管理者要想自己快乐,就要让下属不快乐。关键是,这套管理哲学经过他的实践,他觉得还挺管用,至少他管理过的公司生产经营没出什么问题。对他而言,那些阴阳怪气、冷嘲热讽的沟通方式,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幽默的沟通风格,每次看到下属在他面前困窘的样子,他是非常享受那种成就感和愉悦感的。于他的职业背景和性格而言,这是自然而又正常的。
所以认真想想,我们并不能把这种糟糕的工作环境完全归责于他。至少他的出发点,也是为了管好公司,完成集团下达的经营任务。他的背景和个性,我无法改变,所以要想改变工作环境,我唯一能够做的,就是通过自我调整,去适应、去变通。我当然不愿意像年轻气盛的几个秘书那样,忍不了就怼几句发泄一下然后离开;也不愿意像其他同事那样,为了工作选择隐忍。静下来想想,我内心的不舒服和负情绪,取决于我对刘Sir沟通方式的态度和看法。我内心是不喜欢那样的沟通方式的,觉得对人不够尊重,内心有排斥,但碍着刘Sir的位子和面子,没有将真实的想法坦诚的和他交流,内心有了矛盾和冲突,所以才会那么不舒服(这就是著名的情绪ABC理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于是,我开始试着改变和刘Sir的沟通模式。记得有一次,他照例和我了解员工对他的看法,作为HR负责人,我当然如实反馈,我说:“刘总,大多数员工觉得您和他们的沟通方式,令他们不太舒服,有些不尊重他们。”刘Sir照例反问我:“那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如果按以前,我会说得含蓄一些,比如我会说:“员工还在文化磨合期,毕竟对于被并购公司的员工,对于并购企业外派来的管理者是有一些心理排斥的……”叭啦叭啦说一通,当然也是事实。但那一次,我决定和他如实表达我的想法,我简短而又真诚的表达到:“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大概刘Sir也没有想到我会回答得这么简短而又干脆,关键是这确实是我内心所想,所以表现得真诚而又自信,对于习惯享受下属困窘表情的刘Sir一时也没有反应过来该如何应对,本来带着憨态可掬笑容的脸,一下子拉了下来:“Cici,你要这么说,我觉得我们两个根本没有办法沟通。”但因为我说出了心里真实的想法,所以心情是自在而又轻松的,当时微笑着回应:“我不觉得啊,刘总,我个人觉得和您的沟通非常愉快。”
那次之后,我找到了和刘Sir能够愉快沟通的模式,那就是,无论他多么阴阳怪气、冷嘲热讽,甚至有时候带些侮辱人格的语言,我都能礼貌而真诚的回应,并且带着发自内心的自信的微笑。慢慢的,我竟然也开始享受起了这种沟通模式带来的愉悦感,而明显的,刘Sir有点不太愿意和我单独沟通工作了。
印象较深的还有一次公开沟通。那是一次管理工作例会,谈到行政部经理离职后部门无主管(新入职的行政部经理离职,也就到岗一个月多一点),刘Sir提出,在新的主管到任之前,哪位部门主管可以兼管一下?我当时想人事行政不分家,作为HR负责人,无论从哪个方面,都有责任来兼管一下行政部的工作,于是主动请缨。结果刘Sir又开始了他的毒舌讽刺,表达的意思是:你自己本部门的工作都没有做好,还好意思去管其他部门?他说的那些话,其实对我已经没有什么影响,不过在座的其他部门的负责人听不下去了,纷纷开始替我说话,生怕我觉得难堪。
他们没想到我对刘Sir的沟通方式已经自有一套免疫系统。面对那种憨态可掬的笑脸,我从容不迫的微笑回应:“刘总,我承认我部门的工作存在不足,我们也在不断地根据您的建议在改进。我之所以主动请缨,只是想表明我作为HR部门负责人的态度,我愿意主动去承担额外的工作,尽量降低因职位空缺带来的影响。我们的企业文化也提倡管理者要主动承担,不是吗?对于我的这种态度,您即使不鼓励,至少也不能说我做的不对吧?至于我是不是适合的人选,我们在座的管理层可以评估,然后再选择适合的人来兼任,是不是更好?”如果你在场,你会看到,在我说的过程中,刘Sir脸上憨态可掬的笑容慢慢消失了。
再往后的工作沟通中,我的笑容越来越多,在这一来二去的交锋中,我也越来越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我知道,我胜利了。当然,我并不是战胜了刘Sir,我是战胜了我自己。以至于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总觉得自己像站在风口浪尖的船头,长身树立、手握长笛、衣裙飞舞、带着一抹淡定的笑容、从容地看着那些阴阳怪气、冷嘲热讽的字眼,在我面前一个个飘过,飞快的离我远去。
图片来自网络从此,我的世界再无语言暴力。我知道,那是自信给我的内心世界设置了一道牢固的结界,让我的内心在里面安心修炼,时间越久就越强大。
当然,那年年底,我也没有回到集团总部工作,而是决定离开了已经奋斗10年的公司和行业,选择了新的挑战。
但语言暴力依然存在。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世界里,语言暴力依然在横行。现实生活中的施暴者,大多是身边的人,有些甚至是身边最亲的人,因为施暴者寡,受害范围小,不容易规避;网络世界里的施暴者,因为大多躲在键盘后面,而且大多是生活里的陌生人,几乎没有交集,而且成分、背景、动机都各不相同,施暴者众,受害范围大,但相对容易规避。无论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如果语言暴力对你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对付这些暴力,有一个强有力的武器,那就是法律。
图片来自网络当然我们也需要清楚的知道:无论是什么暴力,并不会因为法律法规的完善而消失殆尽,只会随着人类道德水平的提升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我们当然不能寄希望于别人道德水平的提升,所以除了法律,应对语言暴力还有一个强有力的武器,那就是:自己内心的自信、强大。
图片来自网络从心理学的角度,施暴者之所以施暴,其实是潜意识里的不自信在作祟,他们需要通过暴力来掩饰自己的自卑和无能;而受害者之所以成为受害者,大多其实也是源于不自信,源于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所以容易被施暴者牵着情绪走,容易习得性无助。
我曾经在现实生活里接触过一个案主,她因为长期遭受父亲的语言暴力,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不能上学,不能社交,甚至不能正常生活。但她的姐姐在同样的环境里,有着同样的遭遇,却正常的上学、毕业,并获得一份很好的工作和不错的恋情。分析下来就会发现,妹妹自卑、敏感、太在意他人的看法,所以父亲的语言每一次都像一把利刃,一刀一刀的割裂着她脆弱的内心世界;而姐姐自信、乐观、对于别人的看法没有那么在意,这些个性特征在她的内心世界之外设置了一道保护屏障,无论多恶毒、多伤人的词汇,都在她的日常谈笑之间,一个个灰飞烟灭……
比你弱的,伤不了你;你不在意的,也伤不了你。如果你因为一个人、一群人说的话而愤怒、伤心、失魂落魄、情绪失控、甚至不惜伤害自己,那不是因为施暴者有多强大,而是因为你内心不够强大。
昨天刷到一个视频,演员叶璇在《璇攻略》第四集谈到网络暴力、人言可畏,她说她从来没觉得人言可畏,因为她心理足够强大,别人说她的那些话并不能让她感冒发烧,就让他们说好了。
有语言的地方,就会有语言暴力。不过,因为每个人个性不同、认知不同、感受不同,所以能够承受的程度也不同。有些话可能你觉得无所谓,对另一个人可能就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如果你本性敏感、太在意他人的看法,内心尚未强大到可以凭一己之力来对抗语言暴力。那么,在受到语言伤害时,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世界里,请记得及时远离暴力源,或者求助相关部门或者人员:比如民政部门、专业的咨询机构、或者法律。
当然我也衷心希望,每一个人在遇到他人非议时,能够强大到从容面对,能够做到:恶语传耳过,片言不留心。我们尊重每一个人说话和敲键盘的自由,然后,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修炼自己的内心,在浩瀚的语言世界里,做一个阳光、正直、从容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