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急诊科医生的独白真正的成熟,是接纳职

人这一生,深一脚,浅一脚,悲伤在路上,希望也在路上;疲惫在路上,欢喜也在路上。

没有谁的一生,阳光朗月永驻;没有谁的一生,欢声笑语永伴;

总有一些困难,一些矛盾,一些迷茫,需要我们去经受,去承担,去解决。

行医,也是如此。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写道:每一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但是从古至今,没有一个百分之百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常态。

正如《真正的接纳,就是爱上不完美的自己》所说,人生正是因为不完美,才显得真实,只有善于接纳自己,正视不足,才能迎来人生的真正蜕变。

徐胜勇,医院急诊科的一名医生,初见他时,是在急诊科医护人员吃工作餐的地方,吃完饭躺在旁边的座椅上,乍看像个学生。

医院急诊科已经五年了,五年的时间虽然不算太长,可也不短了。

小徐在这些年的临床中见过了很多稀奇事,也有很多感慨。

多年的从医生涯中,他深深体会到:每一种职业都是不完美的,只有学会接纳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不完美,才能心态平衡、永远上进!

01病人何其多,看病,却并不完美

医院看病,都会明显感受到,医院的病人太多了,挂个号都难,住院更是难上加难。

这样的感受,不只患者有,身处其境的医生也有。

对此,小徐就就有很深的感触,现在的医疗水平越来越高了,急诊科的病人却也越来越多了。

以前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水平,不管是从软件方面还是硬件方面,还不是很高。

所以,有很多危重病人抢救不过来而离世了,因此有机会留在急诊观察的病人并不多。

现在不同了,很多危重病人在这里经过抢救而病情缓解,留下来观察,急诊科的病人越来越多了,直到现在床位都不够用了。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以前可以治疗的病人,现在治不了了。

小徐说起一个被压路机压伤的病人,从头到脚几乎没有一个完好的器官。

他一来到急诊就被推进抢救室,同时所有的医生都进入抢救室。

“进去先开肚,碰到哪个器官的问题,就由哪个科室的医生立即动手抢救,后来又经过半年多的治疗,还真活了。”

但是,如果这个病人现在来急诊科,就不一定能治好了。

首先是步骤不一样了,先化验拍片,每个科室医生过来会诊,谈话、签字、交代病情,最后敲定治疗方案,这一系列下来,病人最佳治疗期也耽误了。

说起这些,小徐感慨道,说到底还是医疗纠纷让医生太有顾忌了。

“以前抢救活了或者死了都跟医生没关系,尽力而为就可以了,而现在,抢救万一失败,立马就跟医生有关了。”

此外,中国的医疗行业也存在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例如:有政策规医院间通用;

另医院都要保留检查结果,病人只能带走复印件;

甚至还有一个规定是复印件不能作为参考依据。

这些矛盾不解决,都会制约现代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02医患和谐难,此误诊,并非彼误诊

当医生太忙了,而且风险也太大了,这是小徐的又一感慨。

“我们宿舍有三个人,都是医生,都很忙,忙到平常三个人很难凑在一齐。如果我们三个人都在宿舍,我们一定会出去庆祝庆祝,因为这种几率很小。”

看病是一件很严谨、学无止境的事,不论临床经验多丰富的医生,还是会有好多东西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有些疾病一看就知道是什么病,但是很多疾病是需要治疗过程的不断跟进,最后才能确定的。

比如发烧,十有八九是感冒,但是有些却在最后确诊为艾滋病或白血病。

在医生看来,只是根据症状不停收集证据的过程,在患者及家属看却就是误诊,并因此而纠缠不清。

医生碰到病患,本能的职业反应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医治,然而现实中,总有诸多的矛盾点,让医生也很委屈和无奈。

比如,“再重的病人都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又重又没钱。”这句看似调侃却又实实在在的话语,让人深思……

在医院,我们看惯了生离死别时的悲痛万分,也见了太多意外来临时的难舍难分,在这个生死攸关的地方,有人用钱维持生命,却也有人因为没钱而失去了生命。

其实遇到危重病人,又没有钱医治的,也是有相关规定的:

医生先垫付,然后找相关部门报销,但是相关部门究竟是哪个部门却没有明确,不管是什么规定,受伤的总是——要么病人、要么医生。

所以,走着走着,历经风帆的医者们,都慢慢学会了把满腹委屈埋在心底,把救命稻草交给自己。

跌宕起伏本就是人生的常态,唯有永久保持一颗平常心,才是应对变故的万全之策!

03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在多年的工作中,我接触过很多的医生专家,对他们的了解越多,越理解这群人的背后的不容易。

他们的那种职业心境,可以用下面一段话相对精准地表达出来:

“生命中有多少时刻,你特别希望有人能懂你的悲欢,知你的难过。

可直到最后孤立无援时,才会发现:有些事无人能懂,有些苦无人关心。

有些话根本没办法用言语告知他人,有些痛只有自己能够理解。”

为此,笔者提出三种心态平衡法,送与各位医者朋友共勉,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看淡世事沧桑,内心永远安然无恙!

一、学会看淡

《新唐书》中有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生活给我们每一个人的东西,其实都是一样的。

谁的脚下也不会平坦,谁的生活也不会无波。

坎坎坷坷才是原貌,跌跌撞撞才能前行。

二、学会自悟

LAO子《道德经》中曾言:大道之行,不责于人。

一个人最大的醒悟,是看到自己的问题。

历经人生无常,去做一个波澜不惊的人,或许这就是一个成熟的医者最能感同身受的情绪。

三、学会沉淀

曾国藩说:其实不论什么时代,大道至简,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沉淀和总结的过程,我们每一步路都不会白走,即便是失败的结局,也是经验的累积。

人生,不管哪个职业,重在不断的自省,不断的自我更替,才能不断的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是睿汐,写过很多人物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nbg.com/gmbl/139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