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山医院取消门诊输液需输液患者建议收住
医院在我市首次试水“取消门诊输液”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桂林晚报记者支荣通讯员张超群罗宁飞)昨日,记者从医院了解到,在试运行一周后,从8月8日起,医院在全桂林市率先“取消门诊输液”,保留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如病情需静脉输液的患者建议收住院或急诊科就诊,严禁将不符合输液条件的患者转诊到急诊科。那么,在卫生计生部门并未作强制统一安排的背景下,作为桂林首家吃“螃蟹”的医院,医院到底为什么要撤销门诊输液室?什么情况下需要输液?医院该如何做?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门诊抗生素使用量降三成“不管感冒发烧,医院挂两瓶。”市民蒋郁平时头疼感冒,常去医院门诊挂吊瓶(输液)。可是8月8日下午,当他来到该院门诊要求挂吊瓶时,医生告知他,从8月1日起,医院门诊已经取消门诊输液,“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医生给他进行了耐心解释:过度依赖静脉输液会导致抗生素的滥用,对人身体会产生更大的害处。当天下午,记者来到医院门诊看到,这里的成人输液室空荡荡的,原来占据近平方米的60多张输液椅子全部撤走了。“经过早期的酝酿和工作筹备,医院于8月1日起试运行“取消门诊输液”措施,从试运行效果来看,门诊抗生素的使用下降了33.8%,急诊输液没有因此增加。”医院门诊部主任钮晋红介绍,虽然国家没有强制要求一定取消,但很多有识之士主张和倡议取消门诊输液,主要考虑到减少滥用抗生素、倡导合理用药问题。门诊输液取消之初,许多来院患者不能理解,医院对患者开展了宣传教育,慎用输液的科学治疗方式获得多数患者认同。很多疾病不需要输液取消门诊成人输液后,对门诊正常诊疗有影响吗?医院院长杜振宗认为,取消门诊成人输液后,对门诊正常诊疗影响不大,医院收入尽管有所减少,医院的公益性和社会责任,这不算什么。取消门诊成人输液有利于引导患有普通疾病的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降低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减少静脉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取消的同时,医院也将加强对门诊输液行为监管,严控门诊输液尤其是门诊抗菌药物输液治疗指征。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许多患者“求输液”观念根深蒂固。事实上,很多疾病根本不需要输液,口服药物后3~7天可以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安全、有效、经济、方便。但不少患者对此并不认同。医院中心治疗室陈美娟护士长说,以前,成人输液室都是爆满,可谓一“座”难求。许多患者一来就说挂吊瓶,当医生诊断后解释不需要输液时,患者还跟医生急眼了。对此,医务人员只好反复给患者做相关解释工作。那么,对于那些确实需要输液的患者又该如何诊断呢?钮晋红表示,为保证门诊成人零输液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对门诊必须输液的患者由医生严格诊断,确诊后收住院或到急诊科进行输液留观;二是鉴于孩子体质弱、发病快等原因,保留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三是要求门诊医生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和沟通工作,严禁将不符合输液条件的患者转到急诊科。那么,什么叫不符合输液条件?钮晋红表示,不符合输液条件的,比如说抢救,或必须要静脉用药才能解决的病情。一个成年人如果只是普通感冒,口服药就可以了,但如果伴随呕吐、腹泻、脱水等症状,才允许输液。老人和小孩也是这样,如果是一般的发烧口服就能解决,没必要静脉输液。总而言之,是否输液由医生严格诊断,请患者遵医嘱。将成为“医改新趋势”据了解,从近几年开始,全国多医院门诊输液治疗。截至年10月,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湖北等16个省份已经明确限制门诊输液甚至全面取消。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成为“医改新趋势”。各地取消门诊输液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要解决抗生素滥用问题。对于我市出现首医院,市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认可。这位负责人表示,尽管当前国家和自治区对于取消门诊输液并没有作统一的安排,但这已经是医改新趋势。取消或减少门诊输液的做法确实要提倡,“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治疗手段应与病情相适应,这是医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当前,过度使用抗生素、过度输液只会让治疗的副作用激增。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静脉输液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彻底改变,需要医疗机构和患者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医院方面来说,要逐渐改掉动辄输液、滥用抗生素这样的诊疗模式。市民过度依赖抗生素的治疗观念也需要逐步扭转。符合指征的输液才输,在此基础上,医院门诊的集中输液。现在卫生计生部门正在推进分级诊疗,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医院医院联动,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常见病患者留在基层。与此同时,将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的行为,加强对滥用抗生素的整治力度,有效遏制抗生素滥用现象发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