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一中暑就用藿香正气丸,用错了很危险

小暑已至,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为了预防中暑,小编相信你家一定准备了“夏季良药”——藿香正气丸。虽然藿香正气丸的味道一言难尽,但是它防中暑的美名却是广为流传,可是今天小编要告诉大家一个事实:你们可能误会藿香正气丸了,中暑用它不一定能治病,还可能会要命。

01

藿香正气丸——祛湿寒

我们先看看藿香正气丸的方子组成:广藿香、紫苏叶、白芷、白术(炒)、陈皮、半夏(制)、厚朴(姜制)、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

广藿香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能够化湿醒脾,辟秽和中,发表解暑,为主药。

紫苏叶药性辛、温,归肺、脾经,能够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白芷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能够解表散寒,祛风止痛;

白芷与紫苏叶共为辅药。

厚朴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能够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大腹皮性微温,味辛,归脾经、胃经、大肠经、小肠经,能够行气宽中,行水消肿;

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能够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半夏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能够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白术性温,味甘苦,归脾经、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作用;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

它们共为佐药。

生姜既能调和营卫,又能调和脾胃;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能够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生姜、甘草共为使药。

这些药物大多数是祛湿的,而且基本上是温热药,诸药合用有解表祛暑,化湿和中之效。

02

藿香正气丸——阴暑用药

中医谓中暑为“伤暑”,有阴、阳之分。

阳暑,是感受阳热之邪;阴暑,多是在暑热之季,感受寒湿之邪。

阳暑,就是外界环境中湿度和温度过高,导致人体散热障碍,体温过高,从而引起各种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主要病状有高热、心烦、口渴、大汗、舌质红,舌苔黄等。

阴暑,就是在夏季炎热的天气下受到寒邪侵袭。

在症状上,不仅有身体酸重、神情昏聩等中暑症状,而且还有畏寒怕冷、少汗或无汗、舌淡苔白,舌苔满布舌体等症状。如果脾胃受伤,还会有腹痛腹泻、浑身无力等症状;关节受伤,则会有关节酸痛等症状。

藿香正气丸多是温热的药物,如果用于治疗阳暑,那就是火上浇油,会加重病情;但是用于治疗阴暑引起的各种病症,效果就会很好。为了不掉入“中阴暑”的陷阱,日常防暑一定不可盲目贪凉,洗洗热水澡,喝喝热茶促进排汗排热才是健康解暑的好选择。

(注:本文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了解更多用药、养生内容,点个“在看”,健康常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nbg.com/gmzl/103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