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类人感冒了不宜多喝水
地球人都知道
一说“感冒发热”,大家都知道,这个不用看医生,多喝开水,发发汗就好了。
是啊,医院的大医生,也是这么说的!事实却是这个方法不是适合所有人。
感冒常见治法
感冒,是近现代的一个说法,古代叫外感。汉代的张仲景《伤寒论》就是讲外感疾病本身以及因外感疾病而引起的一系列变证坏病的医书,书中对外感病的治疗总的思路是“汗之”,即通过发汗来达到治疗目的。
发汗方法多种多样:有大力发汗(麻黄汤、大青龙汤等),有温和发汗(即小汗,如麻桂各半汤、桂二麻一汤等),有和解发汗(如桂枝汤、小柴胡汤等)等,针对的是不同体质的人群。
对病毒造成的常见感冒症状,现代医学不主张早期使用抗生素,建议保暖、多饮热水、休息即可;而我们今天要讲的是一类特殊体质的人,在感冒后不宜用饮开水的方法来发汗,那就是“水阻胃阳(胃虚停饮)”的人不能通过大量饮热水来发汗治疗。
何为水阻胃阳
是指平素即“水停于胃,阻碍胃阳通达”,表现有“手脚平时冰凉,心下悸,上腹部有振水声”等三大主症以及平时不欲饮水,吃多了胃胀恶心,喝多了水胃中咣咣作响,或者大便常年稀溏不成形
病因病机说明
此三大主症不可分开论述,比如手脚凉的人很多,中医为“厥”,除此原因之外,尚有血虚,虚寒,真阳不足,痰阻胸阳等原因;心下悸,是指水邪与胃阳相争而出现的一个症状,另外心阳不足、心血亏耗也可见此症;上腹部振水声,有急慢性之分,急性是指短时间内饮水过多造成的一种急性胃扩张现象,但大多会很快消失,或见幽门梗阻等水无法下,本证是指平时即常见此现象,不欲饮水或饮入即呕或吐等现象之人
当然,这类人临床上还可能有容易莫名其妙的咳嗽,一感冒就流大量清水鼻涕,反复稀水样腹泻,动不动就恶心想吐,一感冒就要许多天才能好等等
比如说下面这个病人,因为在住院期间感冒发热,医生嘱咐多喝点水发发汗,因此病人就喝了大量的水,直到想到水都想吐的程度,尽管后来在多方努力下,体温是正常了,但出院后胃口一直不好,喝口水都会恶心呕吐,不得不再来治这个毛病
这是一个平时脾胃功能欠佳的人,感冒发热后短时间大量饮水,造成胃中停饮,阻遏胃阳,饮邪与胃阳相争于心下,中焦的运化成了大问题
必须要把多余的水给去掉,才可以调理脾胃,是不是?
治疗理论依据
《伤寒论》条就明确给了治疗方法:“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去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厥”指平时胃阳不达四肢,手脚凉;而且还强调,如果不这样,那极容易出现拉肚子,即水邪迫入肠道,不从小便出而从大便出的必然结果
加少量人参,是因年迈,助脾气,半夏合生姜止呕化饮;患者服上述处方七剂后,诸症全消。后改温养脾胃调理善后
医生临床建议
那么,水阻胃阳的人为什么不能通过大量饮热水而发汗治疗感冒?很明显,胃里面水本来就太多了,胃阳已被遏或已伤,不能温化饮入之水,更不能去腐熟食物,胃的负担过重,再喝大量的水,必然胃中咣咣作响,频频呕吐,更不想吃饭了。
当然,如果平时没有上述现象的人,在感冒发热后,仍然是建议多喝点热水,借助热水中的热量,助生理性发汗,大部分人都可能会减轻或者获愈,这一点也须知晓
一感冒不管有没有炎症,只要人不舒服,就去输液打针用抗生素的,很容易损伤胃阳,造成体质越来越差
平时如何保养
有没有安全有效,药食同源的保护胃阳的方法:生姜、大枣适量,煎汤常服,取“辛(生姜)甘(大枣)化阳”之意,益处多多,特别是女人常饮,还可养颜、调经、益气血
脾气暴躁者慎用
欢迎前医院中医科咨询,朱仕兵,主任中医师,有多年的临床经验,喜欢钻研疑难杂症,特别在抑郁症、肿瘤术后的全身功能调理方面有独到的心得
专家门诊预约:周五上午;
普通门诊:周一、三、四全天;周二下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