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的传播途径和环境
医学研究表明:流感依靠病毒传播,
杀灭病毒才能有效控制流感发作。
研究证明,正常情况下,
病毒和细菌不能单独存在,
常吸附在比它们大数倍的浮尘上。
粒径在0.3um左右的浮尘
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可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内部,
长期积累,导致严重的病变。
干燥导致尘土飞扬,加速流感的传播。
科学家通过对流行病的研究发现:
在干燥的冬季,白喉、流感、
百日咳、脑膜炎、哮喘、支气管炎
等病症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导致上述疾病的原因有两方面:
环境湿度过低使流感病毒
和致病力强的革兰氏阳性菌繁殖
速度加快,而且随粉尘扩散,
引起疾病流行。
环境湿度过低可使人的
呼吸系统抵抗力下降,诱发
和加重呼吸系统疾病。
鼻内部呼吸道、肺部连同网状肺泡
是由支撑状纤毛的黏膜覆盖。
当空气湿度低于40%时,
纤毛运动十分缓慢,灰尘易附着在黏膜上,
刺激喉部,引起咳嗽,这些化学污染物
都是有害性的或有恶臭,可以影响人
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引起免疫水平和
一些器官功能失调,造成头痛、恶心、
疲劳、嗜睡等,甚至可以致癌。
细菌、真菌、病毒、螨虫等,
主要来源于死的或获得有机体,
在家庭的地毯、家具、窗帘、床品、
角落中快速繁殖,它们可以引起
过敏性肺炎、鼻炎、皮肤过敏等疾病,
导致呼吸道疾病产生。
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克服干燥就是克服流行病。
日本早道田大学井上宇教授
搜集分析了近百年世界各国
流行病相关资料,结果发现:
流行病多发期及死亡率高峰期
均在干燥的12月至3月。
由此可见,秋冬季节要预防流行病,
由于老人及儿童抵抗力较弱,
因此更应做好预防工作。
感冒:9月发病率最低,3月最高。
白喉:11月发病率最高,并持续到次年3月。
支气管炎:冬季发病率高,特别是1~2月最严重。
哮喘:当天气突然变冷湿度降低时,发病率上升。
流感曾给人类带来沉痛的历史教训,
是第一个实行全球性监测的传染病。
流感对老人、糖尿病人、呼吸道疾病
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构成较大威胁。
近代曾发生四次世界性流感大流行:
(1)发生在~年的世界性大流感是最严重的一次,全世界患病人数达5亿以上,死亡人数超过万,死者多为青壮年,死亡人数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亡的人数还多。
(2)年第二次流感大流行爆发,首发于我国贵州西部8个月内席卷全球,发病率在15%~30%之间,死者多为老年人和小孩。
(3)流感第三次流行时间是年7月,首发于香港,后传入新加坡、泰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秋季到达欧洲,年度到达美洲。
(4)年5月首发于我国东北地区的第四次世界性流感,传播速度比任何一次都慢,半年后传到我国南部地区及前苏联,一年后波及全球。受袭击人群的集中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
冬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
天气寒冷,温差大,稍有不慎,
感冒就会趁虚而入,影响我们正常的生活。
有的人在一冬天里
可能要被它袭击好几次,
两三个月都离不开感冒药、面巾纸。
这样的人不仅要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同时要特别注意环境的因素,
人太多太拥挤的地方尽量少去,
自己周围的空间一定要注意通风。
感冒是动态你最常见的疾病,
屋里屋外温差很大,人体不
能很好地适应,细菌、病毒就会找上门。
有的人一个冬天要感冒好几回,
主要原因可能是自己的抵抗力下降。
冬天天气寒冷,人们都不愿意到室外去,
一些平常能坚持的体育锻炼项目,
也因为天冷变成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身体素质和锻炼时相比自然会下降。
另一方面,
环境因素也是使人反复感冒的原因之一。
感冒刚好就到有感冒病人的地方去,
很可能再次被传染。
所以经常出入人口密集地方的人要特别注意,
比如:医院、电影院、商场等,
在感冒多发的季节还是少去为好。
封闭的办公室也是感冒的危险区域。
娱乐场所可以不去,
但办公室是我们不能不出现的地方。
在办公室要特别注意通风,一定要经常开窗换气。
如果一个封闭很好的写字楼里通风不好,
又有感冒的人,他打喷嚏、咳嗽喷出的唾液等
细小颗粒会浮在空气中,被正常人吸进身体里,
很有可能使之成为下一个病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