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的中医预防与调摄
●感冒的中医预防与调摄●
感冒是感受风邪为代表的六淫、时邪病毒,侵犯肺卫,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全身不适为临床特征的常见外感病证。随着春季的到来,气候转暖,虽然气温回升快,但是昼夜温差大,因此,春季感冒的人非常多。六淫病邪或时行病毒能够侵袭人体引起感冒,除因邪气特别盛外,总是与人体的正气失调有关,或是由于正气素虚,或是素有肺系疾病,不能调节肺卫而感受外邪。即使体质素健,若因生活起居不慎,如疲劳、饥饿而机体功能状态下降,或因汗出衣裹冷湿,或餐凉露宿,冒风沐雨,或气候变化时未及时加减衣服等,正气失调,腠理不密,邪气得以乘虚而入。故提早预防及调摄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生活管理: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适应气候变化的调节能力。
2.在气候变化时,适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
3.小心接触感冒病人,以免时邪入侵,出门到人口聚集的场所戴好口罩,注意手卫生。
4.时行感冒的流行季节,预防服药一般可使感冒的发病率大为降低。主要药物有贯众、大青叶、板蓝根、鸭跖草、藿香、佩兰、薄荷、荆芥等;不过随着季节的变化,预防感冒的药物亦有所区别。如冬春季用贯众、紫苏、荆芥;夏季用藿香、佩兰、薄荷;时邪毒盛,流行广泛用板蓝根、大青叶、菊花、金银花等。常用食品如葱、大蒜、食醋亦有预防作用。
疾病调摄:
1.应适当休息,多饮温开水。
2.饮食以素食流质为宜,慎食油腻难消化之物。
3.卧室空气应流通,但不可直接吹风。
4.药物煎煮时间宜短,取其气全以保留芳香挥发有效物质,无汗者宜服药后进热粥或覆被以促汗解表,汗后及时换干燥洁净衣服免再次受邪。
中医治疗:
1.在感冒流行期,针灸足三里(双),每日1次,连续3日,有预防作用。
2.风热感冒适用于大椎、肺腧放血加拔火罐,症见周身酸楚,行背部走罐,可加强疗效。
3.选择头颈部穴位:大椎、风池、曲池、太阳穴等穴位进行按摩,每日1-2次,可缓解感冒引起的头痛。
4.伴有发热者可手指点刺放血十二井穴、耳尖放血退热。
编辑|蒋定昌
来源|针推康复科
审核|杨文全
责任编辑|赖凤云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