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春季感冒学习穿衣指南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气温升高,温差变大,“一冷一暖”之间,孩子最容易生病感冒了。

什么是春季感冒?

中医按症状不同可把感冒分为“风热症”、“风寒症”、“暑湿症”三类。

①孩子在春季最常发的是“风热感冒”,属于感冒中的“风热证”。中医认为,春季多风,气候转温,故风与温热之邪多相兼致病。针对这种感冒,家长可以春季在家中把陈醋加热,关上门窗,每隔两周熏一次,可有效的杀灭感冒病毒和微生物。

②初春时节,气温时热时冷反复无常容易受凉,导致“风寒感冒”。预防风寒感冒,平时就应该多食醋。在早春时节,可以给孩子喝一些饮醋苹果醋饮料是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

③“内火盛,感冒生”。就是说外寒只是感冒产生的诱因,人体内的“内火”才是感冒发生的基础。如果孩子在平时的饮食中油脂、各种零食摄入过剩,都可以形成“内火”,内火造成免疫功能低下,遇到外寒或感冒病毒,就会容易引发感冒。

春季感冒如何预防?

①让孩子充分休息。在此最好不要长时间外出。

②多饮水。大量饮水除了可对咽部的病毒、细菌起到冲刷的作用,发热时消耗身体的热量、同时能及时补充因退热出汗所丢失的水分。

③根据情况增减衣物。当孩子出汗后,用温水为孩子擦干汗,及时换上干净的衣物。

④合理饮食。孩子感冒是多不爱吃东西,家长需给流质、半流质食物,如牛奶、酸奶、粥等,同时还要多吃新鲜水果,这样可以保证有大量维生素C抗病毒的作用。

⑤使用鼻腔滴液或喷剂不要超过三天。因为会使鼻腔组织变厚,受到刺激,从而进一步阻塞鼻腔通道。

⑥保持空气湿润。家长可以用加湿器增加房间的湿度,尤其是夜晚能帮助孩子更顺畅地呼吸。

⑦为孩子做个蒸气浴。打开浴室的热水或淋浴,关上门,让孩子在充满蒸汽的房子里待上15分钟,可以减轻鼻塞的症状和降低体温。

⑧减少传染。流感高峰期应避免带孩子到人多挤迫的地方,以减少受感染的机会。

春季穿衣指南:

1、何为春捂?

大家都知道“春要捂,秋要冻”,可是该怎么捂?会不会捂出病?“春捂秋冻”这一说法似乎是“祖训”,但是“春捂”并不是简单地多加衣物,究竟什么才是正确的“春捂”呢?

▲气温:15°是“捂”的临界温度

研究表明,对儿童、老人等需要“春捂”的人群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初春时节,一般都是早晚凉,中午热,所以老师、家长应该注意气温的变化,及时给孩子们增减衣物。

▲温差:昼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

初春的天气,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又可能寒流涌动。面对这“百变”的春天,如何随天气变化为孩子增减衣服呢?保健专家认为,昼夜温差大于8℃是该“捂”的信号。

▲时机: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做好“捂”的准备

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以及持续降温密切相关。最明显的就是感冒、消化不良等症状,它们会在冷空气到来之前捷足先登,侵犯孩子的健康。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就开始,晚了则犹如雨后送伞,毫无意义。

▲持续时间:7~14天恰到好处

衣服应随着气温回升慢慢地减下来。但是减衣不能太快,否则会出现没“捂”到位的现象。怎样才算到位?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的孩子和老人才能适应。减衣过快有可能会让他们冻出病来。

2、幼儿春季穿衣准则

在穿多少这个问题上,我们平常认为的“孩子要比大人穿得多”的想法,其实是个误区。三岁以上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表达冷暖,应多听听孩子的感受,不要盲目捂着。医生建议,判断孩子衣服是否穿得够,有两种办法:一摸锁骨二摸背。如果锁骨是温热的,说明衣服穿得不多不少;如果后背干燥且温热,穿得也正好,如果后背甚至衣服都已经湿了,显然孩子需要及时减衣了。

▲相同的气温,新生儿穿的比成人多一层;

▲不足1周岁的幼儿颈部温热而手脚偏凉是正正好的,如果手脚较热,可能穿多了;

▲1~3岁的幼儿动个不停,穿的衣服比大人少一件;

▲3岁以上的幼儿和成人穿的基本相同,甚至有时也可以比大人少一件。其一是因为幼儿园的活动较多,孩子们跟着老师动动手动动脚,非但不会冷,反而会有些热;其二是为了适当锻炼幼儿的御寒能力,以增强孩子的体质。

3、幼儿春季穿衣小贴士

▲早晨起来给孩子穿上的衣服不要随便脱掉,尤其是孩子感觉到热或者已经出汗时,更不能马上将衣服脱掉。家长们应该让孩子安静下来,等待自然消汗后,方可脱衣。

▲在冷热不均的环境中,孩子从冷的房间进入比较热的房间,要提前帮孩子把衣服脱掉,否则等到出汗再脱就很容易感冒。

▲孩子比大人稍晚几天减衣服是比较稳妥的,如果大人没有因为减掉衣服而感到冷的话,这时再给孩子减衣服也不迟。

▲建议家长每天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nbg.com/gmyf/1116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