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孩子是受寒感冒如何预防
现在很多孩子因为受风寒而感冒生病,那么寒邪是怎么进入身体的?
寒邪入体,常常是因为有“风”的存在。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阵风把一扇门吹开的画面。这扇门好比皮肤的毛孔,这阵风就是风邪,风邪带着寒气侵袭人体,孩子便受了风寒。
怎么判断孩子是否受寒?
初级判断:
孩子受寒,3个明显、易识别的表现:
1、流清鼻涕
外邪一般先从口鼻而入,人体的第一反应就是流鼻涕。清鼻涕像蛋清一样,有的也会流白鼻涕,像乳胶。如果鼻涕像水一样,更说明有寒。
2、打喷嚏
打喷嚏是身体遭受外邪入侵后的一种本能反应,如果这个时候家长给孩子吃一些阻断打喷嚏的药,就等于是阻止身体把外邪逼出来,只能在体内继续作祟。
3、浑身发冷
突然觉得冷,浑身起鸡皮疙瘩,打哆嗦。用手摸一摸,会发现孩子的脖颈、后背,都是比较凉的。
升级判断:
1、看舌苔
舌苔的变化可以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
正常舌苔
健康孩子的舌质颜色是粉红色,上面有一层薄薄的舌苔。
受寒舌苔:白舌苔
受寒的舌苔,舌质偏淡,舌苔薄白;或者白色的舌苔铺的很宽,甚至整个舌头都是,几乎看不到舌质。
白色越重,说明寒气越重。
2、看便便
从便便的情况来判断,也会很直接。
▲绿色便便
排除近期摄入铁剂或含铁量很高的食物,孩子便便偏绿,很可能是孩子受寒、脾胃功能减弱了。
▲泡沫状便便
便便里有泡沫也是明显受寒的表现。尤其肚脐着凉,会导致便便呈泡沫状。有的孩子还会肚子痛。
▲水样便便或蛋花样便便
如果孩子大便次数多,呈水样或者蛋汤样,家长要考虑孩子是不是吃了寒凉的食物或受寒所致。
做好这3点,预防风寒
风邪像一个载体,其它病邪都是它的乘客,会顺着风邪进入人体。
预防风邪最直接的办法是做好保暖工作。冬天孩子都穿得很多,棉衣棉裤不会少,但有个地方有的家长可能不太重视。
护颈,保暖避风
颈部是身体散热的重要部位,出汗是散热、体温调节的一种方式。孩子热的时候,后颈部是出汗最多的地方,护颈能减少散热,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
颈部周围有风府穴和风池穴,这两个重要穴位就像一道护城河,把头部保卫起来,一旦头部吹了风,可以立刻揉一揉穴位,达到祛风的目的。
孩子出门的时候,戴个围巾盖住这个部位,有利于保暖避寒。
泡脚,温阳散风
一想到泡脚,身上就暖洋洋的。每次泡脚,出一身微汗是最健康的。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对手脚冰凉的人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养生方法。
睡前给孩子泡泡脚,然后再暖暖地钻进被窝里。
另外,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孩子足部的保暖,不要让孩子光着脚在地板上走。
食养,温暖驱风
驱风寒可以喝姜糖水。因为姜有些刺激的味道,注意考虑孩子的接受程度,建议2岁或3岁以上的孩子喝。
姜是热性,暖胃散寒;红糖是温性,是补血佳品,两者搭配熬成姜糖水,非常适用于受风寒或淋雨后。
生姜皮能够中和生姜的热性,不容易上火,带皮的生姜更适合孩子。
如果发现孩子受风寒,家长没有采取有效、及时的方法干预,孩子的病情就会加重,可能会出现寒热夹杂的情况:
白天鼻涕清;夜间鼻涕黄;嗓子痒、嗓子痛、不舒服且有黄痰;舌尖红;体温上升、脉搏跳动快。因为有热的存在,这种情况就比较复杂了,一定要及时看医生。
如果,您的孩子还很小,喂药又很困难,或者您担心口服的药品对孩子脾胃有影响,那么您不妨选择中医贴敷绿色疗法,不经孩子脾胃吸收,可根据需求,随时给药或停药,安全、高效、方便。
▼-还可以看-▼
:《中医基础理论》全套课程
:《中医诊断学》全套课程
:《中医儿科学》全套课程
:《本草传奇故事》全集!(图文并茂,收藏版)
纪录片推荐:基础解剖学(教学视频)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合作/交流/投稿/
▼更多精彩推荐,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