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坐诊宝宝发热了,别乱用退热药

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通常由病毒、细菌感染或其他疾病引起。其实,发热也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可刺激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形成抗体,增加白细胞活力以及肝脏解毒作用等。但是,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发热时易发生惊厥而使脑细胞可能受损,同时还会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造成损害,从而引起机体代谢障碍和各系统功能紊乱。笔者从事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多年,以下几点小经验推荐给大家。

姜璐

医院小儿呼吸综合科

用不用退热药

在临床上,小于3月龄的宝宝不推荐使用退热药,可采用散包降温的方法来退热。大于3月龄的宝宝体温低于38.5℃时,一般也不用退热药,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来退热,但有反复发作的热惊厥医院就诊。宝宝体温高于38.5℃时,可采用安全退热药,同时避免急骤退热。

有哪些常用退热药

目前,儿科临床上常用的解热药主要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和阿司匹林等,这些药物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下调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增加散热,使体温降至正常。

1

布洛芬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唯一推荐临床使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在美国作为6个月以内患儿的解热药。因其对3月龄至12岁患儿有确切的退热作用,常用于婴幼儿及儿童因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以及急性感染的治疗。布洛芬虽无肝毒性,但可引起肾脏损害,对伴有消化道出血等原因所致的有效血容量减少的患儿和肾功能障碍者应慎用。

2

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2月龄以上患儿的首选退热药。该药剂型多、疗效好、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且口服给药吸收迅速、完全,维持疗效时间最长达分钟。但有报道指出,在婴幼儿期大剂量应用该药对肝、肾有毒性作用,因此3岁以下儿童慎用。

3

阿司匹林是传统的解热镇痛药,因具有胃肠道不适、皮疹或哮喘等不良反应,WHO不推荐用于呼吸道感染的2月龄至3岁婴幼儿。赖氨匹林是阿司匹林与赖氨酸的复盐,该药保留了阿司匹林的药效,减轻或避免了胃肠道反应的发生,解热作用强、起效快,可作为儿科退热的常用药物。但长期应用可能诱发瑞氏综合征,甚至诱发重度哮喘发作和过敏性休克。

4

尼美舒利以往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但该药对中枢神经和肝脏造成损伤的案例时常出现。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限制尼美舒利的应用,禁止其口服制剂应用于12岁以下儿童。

总之,宝宝发热时,应该首先进行物理降温(温水湿敷、冰敷、退热贴、乙醇擦浴等);体温超过38.5°C时服用布洛芬,每4~6小时根据情况判断是否需要重复用药,但切记24小时内用药次数不要超过4次;如果用药后宝宝体温未降,且出现精神萎靡等情况,医院儿科就诊。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哈市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nbg.com/gmzl/4063.html


当前时间: